最新目录

论四个自信的基础

来源: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5-10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产物,也是当代中国一切理论和实践的主题。邓小平在1982 年明确指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改革开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产物,也是当代中国一切理论和实践的主题。邓小平在1982 年明确指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我们坚定不移地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在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过程中,不断加深了对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和理解,逐步完善并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自信”。始终坚持并把握好中国主题和旗帜,必须坚持和贯彻四个自信,搞清楚四个自信形成的基础。本文对四个自信形成的理论基础、实践基础、制度保障、时代依据和领导核心五个方面内容作粗浅的论述。

一、“四个自信”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是我国的国家指导思想,也是坚持“四个自信”有力的理论之基。首先,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彻底的科学,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2]它是对客观世界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解释,是正确、科学的理论,经得起历史、实践和人民的验证。其次,马克思主义是在理论基础上的实践理论。马克思曾指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3]。一个理论科学与否,需要通过实践证明。而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人民实践,通过实践总结经验和教训,再上升到理论层面归纳总结,又回归于实践,用科学的理论指导人民实践,这样可以保证理论本身的科学性,保证其指导实践的正确性。最后,马克思主义具有人民性,追求远大理想的价值性和高尚性。它要建构的未来社会是实现生产力高度发展,人民文化水平和道德水平全面提高,每个人各尽所能、自由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

此外,马克思主义是随着时代不断发展着的理论。在国家实行改革和建设的过程中,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形成了飞跃性发展成果,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中心的新一代领导集体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当代国情结合,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党坚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4],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社会建设发展都迈向了新台阶。因此,马克思主义是“四个自信”形成的理论基础。

二、“四个自信”的实践基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 年以来,党领导人民完成了三件大事:一是谱写了精妙绝伦的中国故事,创造性地带领人民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中国共产党坚持想人民所想,领导人民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国家独立和人民解放的第一个历史任务;二是通过国家建设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一系列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由此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国家行列;三是通过改革开放完成了新的伟大革命,带领人民开辟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带领中国实现了新发展。三件大事的完成,使国家获得了真正独立,人民实现了当家做主的愿望,国家实现了飞速发展,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在国际上的话语权越来越大,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改善和提高。

此外,党致力于推进“五位一体”和“四个全面”布局,开创了国家发展新态势。在经济方面,我国经济发展突飞猛进,生产力水平持续高质量提升。据统计,2019 年上半年,我国GDP 总量达到45 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3%,位居世界第二位,增速比经济体量世界第一的美国还要快。[5]在政治方面,通过对国家制度和法律制度的逐步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飞速提升,人民当家做主的权利得到更切实的保障,人民生活变得越加美好,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逐步提升。在文化方面,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的引领下,创造性地提出“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制度”[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展现出一片繁盛的气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到更有力的宣传,深入人心,地位更加稳固,文化软实力不断增强。在社会治理方面,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更加完善和提高,社会实现了安定、有序、和谐、稳定和健康发展,社会安全问题得到进一步解决。在生态方面,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秉持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不断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社会各项事业兴旺发达。尤其在十八大召开以来,国家的现代化水平空前提高,并且取得了很多世界瞩目的科技成就,嫦娥工程、天宫二号、天河二号等在技术创新方面领先世界。这些伟大成就为“四个自信”提供了最有力的实践证明。

文章来源:《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网址: http://www.zgpwjcylczz.cn/qikandaodu/2021/0510/512.html



上一篇:行医一时鞠躬一生
下一篇: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巩固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投稿 |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编辑部|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版面费 |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论文发表 |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